(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头图是孙燕姿吗?
你看错了吧这是孙雁兹
在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音乐产业也不例外。
不过,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大量的“AI孙燕姿翻唱”的视频,还是有一些太超前了。
在某种程度上,AI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已经达到了又一个高潮。
曾经,有网友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00后的回答上写着“推荐冷门华语歌手孙燕姿”。
这篇文章还引发了一波讨论:原来在许多年轻人心目中,孙燕姿已经是冷门歌手了吗?
孙燕姿本人也在微博上小小回应了一波,自嘲“冷门歌手”就要发新歌了,引发了一波怀旧的热潮。
不过,孙燕姿也许是“冷门歌手”,但AI孙燕姿绝对是“热门歌手”。
目前,B站上与“AI孙燕姿”有关的视频已有近千条,翻唱歌曲包括民歌、童谣、动漫主题曲、流行歌曲等众多类型。而AI孙燕姿翻唱的《发如雪》、《下雨天》点击量已破百万。
通过模拟真实歌手的声音和表演风格,AI孙燕姿能够为观众带来近乎真实的音乐体验,打破了传统音乐制作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就是只要“训练”得好,唱什么都行。即使是韩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或是屠洪刚的《精忠报国》也不在话下。
随着AI歌手爆火,许多AI训练教程也火速上线,制作此类视频的门槛越来越低。
目前除了“AI孙燕姿”,网络上还活跃着“AI周杰伦”、“AI王心凌”等各种“代餐”。
有网友甚至提出:“以后是不是能听见已故歌手的新歌了?”。
一些网友曾经在网络上调侃“毕竟对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喜欢的歌手大多已经百八十年不发新歌了,能开个演唱会‘骗骗’我们这些老粉,已经很难得了。”
“而有些歌手,歌也不发,人也不露面,演唱会也不开,粉丝们没办法啊,就开始整活。”
确实对于许多人来说,由于工作生活的忙碌,他们可能从来没看过偶像的演唱会现场。
而如今利用AI技术,不止能听偶像唱歌,还可以听到他翻唱许多不同风格的歌曲,这一波梦幻联动,其实满足了很多人最简单的需求——
想听到这个声音。
而这些不爱开演唱会的歌手,可能需要好好思考下,是不是真的有一天,自己这把好嗓子就要被AI取代了...
由AI孙燕姿引发的热潮,我们窥见了AI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AI的音乐甚至可以具有“感情”。
AI音乐合成技术能够通过分析大量的录音样本,学习并复制歌手的音色、发音和情感表达,使得AI能够模拟人类歌手的声音和表现力。
在另一方面,AI音乐创作技术的出现,也使得音乐创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AI可以模仿各种音乐风格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一分钟几个片段不在话下。
一些音乐公司也开始尝试使用AI来制作商业音乐。
早在2020年,网易雷火音频部自研的智能编曲引擎就可以从华语乐坛的主流歌曲中,识别大众审美偏好,在15-30秒内生成一首成熟的编曲。
同时,一些个人用户也开始使用AI音乐合成软件来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然而,人们也开始提出一些关于AI音乐的担忧和质疑。
首先,欣赏AI歌手“整活儿”的同时,艺术家的权益和隐私怎么办?
AI音乐合成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真实歌手的就业受到冲击。
即使AI可以完美地模仿孙燕姿的声音和表演,它也不是粉丝喜欢的,真正的孙燕姿本人。
其次,AI音乐可能会削弱音乐创作的创新性和个性化。
如果AI可以模仿任何歌手的声音和风格,那么所有的音乐可能会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事实上,听多了“AI歌姬”,可能会让人们逐渐失去对真正音乐的感受和欣赏。
许多歌手在创作歌曲作品的时候,都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亲身经历的反馈,他们通过歌曲表达出来的是真真切切的人所拥有的,并且能与之共情的感情。
而AI即使将声线模仿得再逼真,也终究是冰冷的技术。
孙燕姿版的《漠河舞厅》,真的有灵魂吗?
其实在国外,相关问题已经出现过。
外国用户利用AI蕾哈娜翻唱了碧昂斯的《Cuff It》,然后被歌曲版权方环球音乐上诉;
美国说唱歌手Jay-Z也曾起诉某网站,称该网站用他的声音朗读《哈姆雷特》等文学作品,侵犯了他的声音版权和肖像权。
自ChatGPT诞生之日起,关于AI技术的讨论和迭代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hatGPT的确也在各种场景下应用。
比如,你让它写个视频脚本,它会根据主题给你列出各种要点;你询问它如何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一门知识,他会给你搭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知识框架;
截图来自视频博主Eric liang
还有ChatGPT最擅长的领域:写代码。
就算你毫无编程基础,也可以用ChatGPT,靠“俺寻思”和“说人话”编出一个立刻就能跑的程序。
用ChatGPT写一个井字棋游戏
就跟VR和AI绘画一样,ChatGPT一诞生,立马也吸引来了一帮老色胚。
在Reddit上,有人绕过了ChatGPT的道德判断保护,让AI尽可能地“拓宽它对成人电影的认知”。
还有人则利用ChatGPT强大的叙事能力,请他按照自己的脑洞撰写肉文产粮,什么《星战》里的尤达大师×楚巴卡,实在不忍直视。
在Github上,我们还找到了一些奇妙的“吟唱咒语”,据说只要把他们喂给ChatGPT,就可以实现“降灵”,让AI变成可以互动的猫娘或魅魔。
不禁细想,AI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是高科技喂养低生活吗?
再用低生活喂养高科技?
这就是AI所展现的科技进步吗?
科技究竟是被谁掌握,用在了什么人身上。
人类对于AI的探索可以无限延伸,但是对于道德的探索自有底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