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张炜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总体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优化服务结构,提升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拓展保险保障渠道。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连续16个月保持20%以上增长,远远超过同期信贷增速。尽管如此,普惠小微贷款规模仍不高,今年一季度末占信贷的比重为11.5%。与全国中小微企业法人数量占比及吸纳就业人数占比相比,普惠小微贷款规模仍较低。
王运金称,从此次发布的《通知》可看出两点:一是当前国内贷款利率已降至较低水平,今年继续下调的空间较为有限,降息概率不大。二是仍将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监管部门自2017年以来首次没有对普惠小微贷款提出规模与户数增长的要求,而是要求“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与监管部门2022年要求银行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相比,今年《通知》的另一大变化是提出“贷款利率总体保持平稳,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降低”。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通知》不再提“两增两控”,而是要求完善小微企业服务定价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这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贷款从侧重规模增长转向追求规模、质量、效益平衡,将推动小微金融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迅速增长,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被套用、挪用等行为,部分银行还虚增虚报小微企业贷款,或通过与贷款中介合作变相抬高融资成本。”董希淼说,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处罚力度,推动小微金融服务保持良好态势。对借款人虚构借款用途、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挪用贷款用于非经营领域等行为,银行应及时收回、不予续贷,并将相关情况上传征信系统,提高违规成本。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晔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此次发布的《通知》主要强调助力小微企业在支持经济恢复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工作目标从机制入手,要求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差异化服务优势,要求大中型银行实现服务小微企业的规模经济,地方法人银行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力度,政策性银行将政策性资金的优惠利率传导至实际用款人,同时探索开展小微企业直贷业务。
《通知》提出,积极开发小微企业续贷专门产品或完善现有产品续贷功能,合理确定本行续贷条件。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金实力不强,容易受现金流影响等,银行通过完善续贷产品,有助于缓解企业短期资金集中还款和现金流压力,避免部分小微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更好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同时有助于减轻潜在不良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续贷产品,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放贷的弹性,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续贷的积极性。
“完善银行续贷产品本身是对国内企业摆脱危机后再扶一把。”周茂华说,目前国内需求整体复苏略滞后于生产供给,部分行业处于去库存尾段,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仍偏脆弱,需要金融机构“送一程”,推动企业元气恢复。银行办理续贷业务,也要注意风险控制,做好企业经营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充分考虑续贷对银行授信、流动性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续贷合同的衔接工作。银行对续贷前后抵押(质押)品进行重新核实,还要防范潜在的资金违规使用。
关键词: